返回旧站

西部农村金融论坛聚焦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创新

2019-11-25    作者: 徐洋    审稿: jjxy    点击量:

    2019年11月22日11点,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广文教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马长有、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谭红杰作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创新”的主旨演讲。主旨演讲由何广文主持

    曾刚认为尽管成都是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相关探索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实践中发现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他讲述了自己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四个创新方向。一是产业创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不能局限于农业,也要看服务业、制造业等;二是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不仅能提高农业运行效率,降低农业风险,也能使金融更了解农业,把握风险;三是业务模式创新:金融机构增添保险等服务,同时政府发挥其作用,分担风险,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多层次、风险可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四是农村组织结构创新:集体经济建设的推进、小机构自身的生存危机等问题均要求农村组织结构创新,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引导其改革完善,发挥作用。

    董希淼从小方向入手,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金融立法”这一论点,。论述了我国农村金融立法的重要性,以美国、德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农村金融立法作为镜鉴,从中得出“坚持法制先行”、“坚持分类指导”等法律实践启示。随后立足于我国农村金融立法的现状和不足,做出了“推动政府、金融与市场协同治理”等建议,同时针对四川省的独特情况,提出了“探索农村金融地方立法,填补部分农村金融领域的法律空白”等三条建议。农村金融立法意在克服机会主义,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马长有立足于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的大数据支持,做出了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为题的演讲。在演讲中,马长有指出融资问题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创新融资机制是其突破口。他认为创新融资机制需要乡村振兴多元投入、强化农村自然价值观形成、构建财政资金与市场化对接联动机制、培育多元化投融资主体和激活核心要素。在探索乡村振兴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创新中,马长有提到了财政投融资模式、“地方国有企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多主体联结模式等七大模式及其创新。最后,在投融资支持保障政策措施方面,他提出了完善农村投融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建立政府在农村金融改革中的角色弱化和退出机制等六点建议。

    谭红杰指出,四川农信作为农村金融主力银行、地方金融主力军银行、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深刻了解农村借贷现状,始终坚持支持“三农”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定力,全面助力我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四川农信先后与省农业厅、省供销社等15个省级部门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搭建政银合作平台,并加大产融支持力度,在2019年前三季度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4万户,占全省银行业的63.9%。在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方面,四川农信通过“政担银企户”等合作贷款模式,拓宽“三农”贷款增信方式,同时按照”乡镇建站,村村布点“的目标推广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四川农信用好用活扶贫再贷款,在今年前三季度较一般贷款成功降低2-3个百分点降低发放的扶贫贷款利率,并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创新推出”党员扶贫快快车贷“等特色产品。

    何广文教授指出乡村振兴是个巨大的金融工程,不仅包括融资等金融问题,还包括就业等民生问题。在新时代,金融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愈加严格的金融监管和数字经济带来的银行转型、悄然变化的客户需求、激烈的跨界金融竞争、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何广文教授认为金融供给需要关注,但同时也要思考金融需求在哪,关注需求创新。他指出由于传统产业的规模化、延长产业链基础上出现的新主体等发展变化,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融需求突出。通过了解金融乡村产业振兴的挑战和困境并结合乡村振兴的阶段性要求,何广文教授给出了相应的金融服务目标要求,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创新的五大趋势。演讲最后,何广文教授提出“乡村振兴仍在继续”。

    报告发表完毕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广文教授对各位嘉宾讲话做出了相关总结。从农村金融改革理论出发,讲述了对农村普惠金融的研究。

 








Copyright © 2015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CHINA)股份有限公司-BinG百科 版权所有